在当今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经成为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的新型生产要素,是与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并列的第五种生产要素。以“激活数据要素潜能 驱动数字经济发展”为主题的“CCF中国数字经济50人论坛高端峰会”3月4日在杭州萧山举行,会上发布了《数据资源体系构建白皮书》(简称“白皮书”)。
“1990年代开始的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五次技术变革,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和储备,数字资源大规模聚集,其基础性战略性价值凸显,正进入信息技术带动经济发展的爆发期和黄金期,数字经济时代已然开启。”白皮书开宗明义,指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一场社会经济革命,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领者和主要引擎。
因此,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是我国的战略选择。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其中指出,数字经济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为依托,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
由此,数字经济发展期既需要实践探索,也需要理论研究。2021年12月,CCF(中国计算机学会)发起“中国数字经济50人论坛”(“50人论坛”)活动,旨在汇集科技、经济、法律、社会等多领域的专家学者,构建高端智库,助推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
3月4日会议邀请了数字经济领域专家学者、产业界以及政府机构代表共300余人,通过主题报告、圆桌论坛、专题报告与白皮书发布等形式,分享交流数字经济的各类议题。
白皮书是“50人论坛”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数据资源体系现状,从分类、治理、技术、产业和国际体系五方面,提出了一套适合我国的数据资源体系架构布局。
“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总体向好,尚存不足”是白皮书指出的问题,具体体现在我国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远远不够,在理念、核心技术、基础设施、国际化视野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存在短板。
在数字资源方面也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公共数据共享水平不高,本位意识“不愿”共享,安全风险高“不敢”共享,技术能力弱导致“不能”共享,这些现实问题导致高质量数据供给存在明显不足;只重视数据的简单存储,很少针对后续应用需求进行深加工,数据价值难以被有效深度发掘利用,数据价值远未释放;企业的数据需求难以通过公开合法途径获得。
此外,目前社会普遍对于数据安全重视,但是产业支撑能力尚待加强。数据要素资源缺乏统一的、可度量的跨平台隐私计算标准,无法深入保护数据隐私。也缺乏广泛认同的数据治理国际规则,使我国面临战略安全风险。
白皮书建议要全面深化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大力开展大数据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升数据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能力,另外加强数据资源相关政策、技术、产业标准、国际合作等方面,不断提升数字经济全球化水平。
在论坛上,专家学者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数据、数据流通交易平台建设、数据共享服务、数据安全、数据技术支撑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
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陈纯在报告中介绍了在大数据分析中加入时间维度的实时智能计算;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原副校长蒋昌俊分享了有关数字金融模拟器的研究成果。
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原副校长张国有以“渔船数据来源”为例,剖析了行业数据的来源、结构,管理部门如何获得并且反哺服务于渔民,以及延伸掌握海洋污染数据的过程。清晰阐述了分散数据如何汇总,并最终产生社会和经济价值的生动实践。
会议也吸引了数据生产者和使用者。杭州桐庐县供销合作总社的一位负责人专程到会,她说,是想寻找数字经济如何落地,如何服务于农产品产销的路径和方法。
中科院院士、CCF理事长、50人论坛主任委员梅宏在大会发言中提及,在当前的数字经济研究和实践中,已经面临诸多无法用工业经济理论解释和指导的问题。例如,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其特征、价值和意义均未形成共识,构建数据要素市场,让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仍没有明确的途径和方案共识;数据的资产地位尚未确立、数据确权难题尚待破解、数据共享流通障碍重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体系尚不健全等诸多挑战等。
“虽然对这些问题现在还无法给出明确的结论,但我个人理解,把数字经济当成一种颠覆性的新经济形态来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梅宏认为,未来数字经济发展与技术发展紧密关联,数字经济涉及诸多议题,构建一个全景视图绝非一蹴而就之事,需要时间,也需要空间,需要理论研究,也需要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