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国家标准《智能网联汽车运行安全测试技术要求》正式施行,这项推荐性国标适合有志从事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行业的学生进行学习,可以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标准,掌握相关测试要求。
在人社部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以下简称“测试员”)新职业8条主要工作任务中,该项标准涉及3条:
• 研究和制定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计划和方案;
• 采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数据,并标注分类整理;
• 记录分析测试数据,并编写测试报告。
学生在学习该项标准时,应该重点关注三个部分:测试技术要求,测试报告编写方式和测试项目,测试事件数据的记录、存储与传输。
该项标准对测试车辆、测试主体、测试驾驶人或安全员、测试运行管理主体都提出了细致要求,进行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需要对这些要求了如指掌,才能制定合适的测试计划和方案。
除了对测试要求原文的学习之外,学生还需要注意三点。
一是要有主体意识。
虽然测试主体的定义是负责组织道路运行安全测试活动并承担响应责任的单位,但是测试主体的很多职责都是测试员来具体操作执行的,不能认为对单位的要求不适用于具体个人。
比如,该项标准要求测试主体应制定测试评价规程,按车按周制定测试预案,并按季度向测试运行管理主体提交测试预案。这里的测试评价规程和测试预案的制定与提交,也是测试员不能忽视的任务。
二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
比如对测试车辆的要求中,还提及其他标准,学习的时候,需要把这些标准也对比起来看,才能完全理解。
例如这一条:测试过程中,当需要测试驾驶人或安全员接管但未得到响应时,测试车辆应自动采取减缓车辆风险的措施或执行最小风险策略。
这里有一条备注:最小风险策略对应GB 40429-2021中的2.9,是指自动驾驶化系统无法继续执行动态驾驶任务时,所采取的使车辆达到最低风险状态的措施。
深入探究的话,我们会发现,这里提到的标准其实是《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GB/T 40429-2021),而是否自动执行最小风险策略则是驾驶自动化等级划分的6要素之一。更深入一些,就涉及到最小风险策略的实现与背后原理等等,智能网联汽车有足够的深度支持学习者深入探究。
三是触类旁通。
一些对测试驾驶员或安全员的要求,也适用于测试员,能够帮助提升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整体技术架构了解。比如要求在测试前对软硬件和联网状态进行检查,背后透露的是测试驾驶人或安全员需要掌握硬件、软件和互联网的各项知识与操作调试。
作为测试员,应该拥有更全面的技术积累,除了软硬件的调试、测试之外,还应该理解和掌握软硬件各项功能的实现原理和逻辑。
该项标准给出了测试报告的示例。测试报告是运行安全测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编写测试报告是每个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的基本功。
以附录C的测试报告示例为例,测试报告共6个部分,分别为:测试车辆、测试道路、测试项目、测试统计、其他测试情况、备注。测试驾驶人或安全员在填写好测试报告后,即便测试员没有亲去现场,也可以对测试情况了如指掌。
(附录C 测试报告示例)
在测试项目部分还详细列出了安全驾驶能力测试项目,包括9大项目和60个典型场景,基本涵盖了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场景的行驶需求,测试员应该熟练掌握。
该项标准对于测试事件数据数据结构、存储和传输做出了具体规定,但是整体比较简单,对于学生来说需要从两点进行学习。
一是,与另一份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标准号:GB 39732-2020)进行对比学习,这项标准针对M1类车辆的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做了详尽的规定。
二是,从测试事件的原始数据出发,深入分析数据背后的问题与原理,思考解决之道。比如,如果记录了一个异常事件,车辆处在什么样的状态,是不是误报,结合系统提供的传感器数据来分析测试结果。
整体来说,该项标准足够贴近智能网联汽车运行安全测试实践,是编写单位基于自身经验总结得出,有利于学生更加了解岗位,帮助学生学习如何制定详细、全面、有效的测试计划,明确测试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估标准,有针对性进行提高训练。